未来五年,第二届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根据党和国家有关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立足市场需求,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质量规范为重点,积极构建保健服务标准化体系,进一步规范保健服务市场,促进和推动我国保健服务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保健服务需求。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有工作均应围绕制定保健服务国家标准
1. 做好已立项国家标准的后续制定工作
《20154040-T-469母婴保健服务组织通用要求》、《20151854-T-469体重控制保健服务要求》两项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完成。
2.加强调研,制订市场迫切需求的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同时,组织行业内的讨论和交流,召集保健服务相关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深入行业一线,考察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制定市场迫切需求的国家标准立项及后续制定工作提供现实基础。
3.做好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
通过抽查、宣讲、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标准宣贯工作,使保健服务标准深入人心,促使保健服务企业按照标准要求规范自身的服务,同时,引导消费者对企业进行监督,使标准真正起到对企业的规范作用。
二、保健服务国家标准要突出中医药特色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普及,对中医药保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保健服务在保健服务业中的地位和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方兴未艾。但是,与我国当前中医药保健服务业态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保健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提供服务的随意性问题突出而规范性明显不足,甚至少数低俗服务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屡屡发生,这些都成为直接影响我国中医药保健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制定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保健服务业标准,意在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标准化的相关政策;为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市场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参考指南;规范中医药保健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协助化解对中医药保健服务的误解误读,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生活品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而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养生、保健意识;传播“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行业健康繁荣,促进民生发展,吸纳大批人员从业,积极发展服务业;协助减轻社会、政府的医疗卫生负担。
三、充分发挥健标委三个基本队伍的作用
健标委现有专家委员会、标准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秘书处三个基本工作队伍。
1.专家委员会:
加强中医药保健服务理论和技术研究。
积极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战略及重大问题研究,启动推进新时期保健服务产业发展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保健服务标准化体系等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历史研究、文献梳理工作,整理出版近现代中医药大师及其养生保健理论、技艺书籍,少数民族医药书籍,为中医药保健服务标准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强化中医药科学研究成果、专利技术等与中医药保健服务标准结合,标准转化工作。强化中医药保健服务国际学术交流,并注意跟踪国际有关动态。提升技术研究对中医药保健服务标准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2、基地(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开展标准课题研发。首先要解决保健服务行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标准化、市场化问题,因此课题必须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公共性。课题研发的目的不但要发挥出各基地专家在项目课题研发、专业人才培训的优势,又要体现出来企业在推广、实施上的重要作用,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基地工作。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总体要求,围绕保健服务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行工作。
保证企业有收益,学校有收获,行业有发展。
3、秘书处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委员、专家及观察员的作用,协调推进管理标准制定工作。做好标准化科研项目和试验验证项目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拟定与协调相关国家标准项目年度计划,组织与领导相关标准的编制、修改、补充和完善工作等。规划与组织业务范围的开拓、咨询服务等工作。
四、加强健标委的平台作用,完善公开、公正、协调的标准化工作体制
继续坚持公开透明、多方参与、协调有序、和谐发展的理念。完成各个工作组的筹建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各成员单位、各位委员和秘书处的作用;以秘书处为核心,通过每年年会和各次审定会做好制修订标准项目的协调工作;对成员单位间竞争重要项目起草权,可以通过全体成员投票来解决;对标准技术内容争执可以通过主审人协调或投票来解决;利用现有网站将标准项目计划、各类标准制修订过程及进展信息和秘书处的各项工作全面公示,吸纳成员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正确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接受各成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制修订标准和实施标准,最大限度的发挥保健服务标准的功能和作用,真正体现出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保健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成员单位是标准化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五、鼓励健标委委员、专家、观察员组织各种标准应用推广宣贯及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
发挥委员、专家、观察员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行业领域进行保健服务标准应用推广培训。通过宣贯、培训、监督抽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推动保健服务标准的有效实施。
鼓励多开展有影响力及开创性的社会公益活动。
六、强化中医药保健服务认证工作
积极制修订各类保健服务认证技术规范,推进中医药保健认证技术规范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转化及采信工作。积极推广、引导保健服务企业踊跃参与认证,强化标准落实,提高企业安全与服务管理水平,向消费者传递安全、卫生、专业、诚信的服务信息。加强认证机构自身建设,实现良好发展。
七、加强与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联系
积极落实有关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系,获取支持,如加强与国家认监委的联系合作,推进认证工作发展前进。
建立与其他相关联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如TC249)或社会团体的联系联动机制,互通有无,协同合作,实现共赢。